打通文理科“任督二脉”,我们才能走得更远

打通文理科“任督二脉”,我们才能走得更远

发布:haixia0022021-04-16 01:51分类:新闻中心

  “理工科读不下去,才去读文科”、“文科是万金油,理工科好找工作、收入高”、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…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理工科学生在所谓的智商、前景等多个方面对文科生形成“优越感”“碾压感”,让文科生屡屡遭受那种“万点暴击”。

  按理说,随着时代的变迁、观念的进步,不应该再有重理轻文的思维。可社会上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些奇谈怪论,制造文理对立。最近又有人以他国教训为例,呼吁重视理工科教育,引得轩然大波。重视理工科没错,但借此贬低文科就失之偏颇。

  文理分科,主要源于工业革命之后,因自然科学强势崛起,人文科学渐渐“失势”。这背后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背景,社会化大分工和工业化大发展,更需要理工科人才进行专业化的“刻意练习”,之后在财富和阶层的跃迁效应下,理工科的重要性被不断强化,文科的原始地盘和地位遭到削弱。

  但文理两科是“形分神不分”,牛顿、麦克斯韦、爱因斯坦这些“理工男”主导的科学革命,背后是深深的哲学指引;经济学鼻祖亚当•斯密发现了“看不见的手”,但他更强调的是《道德情操论》……在革新的年代,当然需要理工科创造的效率,但在追求公平、均衡发展、文明及观念调和中,也离不开文科思维。

  道理并不复杂,如果只有理工科的单一思维,就容易丧失大局观,让外卖员困在算法里、用基因编辑技术去修改人类繁衍进程、用不完备的量化模型决策放大经济运行的波动……结果往往会造成对人性的关怀不够,也忽视了人文科学中对道德、伦理、社会等“元问题”的追问。

  当然,人文学科自身也必须正视阶段性“失宠”“没落”的内因。要通过理论创新增强对现实的解释力度,吸纳理工科的科学元素来扩大解决问题的边界。人文科学的价值往往在长期、在关键时刻显现,在财富衡量和地位比较中,少一些那种急功近利、制造焦虑的宣传报道和论文写作,既要讲明理工科的显性作用,也要讲明文科的隐性意义。

  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,一个都不能偏废。我们既需要理工科在“术”的层面钻研下去,也需要人文科学在“从哪里来、到哪里去”的命题上指点大“道”。只有树立“文理不分家”的观念,打通文理的“任督二脉”,我们才能走得更远、走得更稳。

  https://www.sohu.com/a/461093012_162758?scm=1002.280027.3d3.PC_CHANNEL_FEED&spm=smpc.ch25.fd-news.48.1618541108618p5K7cqp


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,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,谢谢合作!

联系我们